安丘张贡士 [1] ,寝疾 [2] ,仰卧床头。忽见心头有小人出,长仅半尺,儒冠儒服,作俳优状 [3] 。唱昆山曲 [4] ,音调清澈,说白自道名贯 [5] ,一与己同,所唱节末 [6] ,皆其生平所遭。四折既毕 [7] ,吟诗而没 [8] 。张犹记其梗概,为人述之。
【注释】
[1] 安丘: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明清时代属青州府,今为安丘。张贡士:指张贞。《皇朝文献通考·经籍考》:“张贞字起元,号杞园,安丘人,康熙壬子拔贡,官翰林院孔目。”《山东通志·人物》:载张贞“刻苦好学,博览群书,遨游四方,时与海内名流扬今榷古,一时称为文章巨手。事母孝,尤敦内行,母以节著,贞能克承母志,以光父业。已未举博学宏词,以母丧不就。乙丑史馆缺员,以翰林待诏用,亦不就,退居杞城故园,日以著述为事。年七十六卒,祀乡贤。所著有《杞田集》等书行世”。张贞与蒲松龄颇有交往,《蒲松龄集》有《朱主政席中得晤张杞园先生》、《题张杞园远游图》、《邹平张贞母》等诗文。贡士,明清时会试中试者称贡士。
[2] 寝疾:卧病在床。
[3] 俳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后来泛指戏曲、曲艺、杂技演员。
[4] 昆山曲:即昆曲。本为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戏曲。明代中叶,昆山艺人魏良辅在昆山民间曲调的基础上,融合弋阳、海盐声调,对昆腔加以改革,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明末清初达于极盛。
[5] 说白: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名贯:姓名籍贯。
[6] 节末:情节本末。
[7] 四折:每剧四折是元杂剧的基本体制。明代和清初用南曲或南北合套演出的短剧,称南杂剧,则一至四、五折不等。
[8] 吟诗而没:指杂剧中人物在剧末例吟四句诗(下场诗)然后下场。
【译文】
安丘人张贡士,患病在床,仰卧在床头。他忽然看见胸口有一个小人走出来,只有半尺高,身穿儒士的衣服,头戴儒士的帽子,做演员演戏的动作。唱的是昆山腔,音调清澈,说白自道姓名籍贯,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唱的内容,都是平生的遭遇。四出戏唱完,吟着诗就无影无踪了。张贡士还能记住戏的梗概,便向人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