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晋玄 [1] ,邑诸生也 [2] 。笃信导引之术 [3] ,寒暑不辍 [4] 。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 [5] ,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 [6] ,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 [7] ,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思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 [8] 。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 [9] ,似有物出。微睨之 [10] ,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 [11] ,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 [12] ,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张皇 [13] ,绕屋而转,如鼠失窟。谭觉神魂俱失,不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 [14] ,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注释】
[1] 谭晋玄:蒲松龄同时代人。丁耀亢有《送谭晋玄还淄青,谭子以修炼客张太仆家》一诗:“谭子风尘里,潜居有化书。鲁门疑祀鸟,濠水乐知鱼。道气鸿蒙外,玄言汲冢馀。幻形何处解?羽蜕近清虚。万物归无始,吾身患有终。神游方以外,天在道之中。客老苏耽鹤,人归列子风。茫茫沧海上,何处觅壶公。”可见谭晋玄是一个痴迷道家修炼的名士,而蒲松龄所记并非空口无凭。
[2] 诸生:本指在学儒生,见《汉书·何武传》。唐代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生员额,因称生员。明清时代,凡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通称诸生。
[3] 导引之术:我国古代强身除病的一种养生方法。导引,“导气使和,引体使柔”的意思,指屈伸俯仰,呼吸吐纳,使血脉流通。《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后道教认为通过导引修炼可以成仙。道教有《太清导引养生经》。
[4] 寒暑不辍:不受外界干扰,坚持奉行。辍,中止。
[5] 趺(fū)坐:即“结跏趺坐”,略称“跏趺”。佛教徒坐禅的一种姿势,即将双足背交叉于左右股上;右手安左手掌中,二大拇指面相合,然后端身正坐,俗称盘腿打坐。《大智度论》:“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
[6] 眸(móu):眼睛。定息:调整呼吸,使平静安定。
[7] 丹:炼丹是道教法术之一,源于古代方术。原指在鼎炉中烧炼矿石药物以制“长生不死”的丹药,即“金丹”。后道士将这一方术加以扩展,以人体比拟鼎炉,“精”、“气”比拟药物,以“神”去烧之,使精、气、神凝成“圣胎”,即为“内丹”,而将矿石药物烧炼所成的丹药为“金丹”、“外丹”。本卷后面的《王兰》一文中的“金丹”指外丹,这里指的是内丹。
[8] 觇(chān):看,窥视。
[9] 习习:形容辛辣、痛痒等感觉。
[10] 睨(nì):斜着眼看。
[11] 夜叉:梵语音译。意译“能啖鬼”、“捷疾鬼”等。佛经中一种形象凶恶的鬼,列为天龙八部神众之一。我国诗文小说中,则常指丑恶之鬼,或喻凶暴丑恶之人。
[12] 假:借。
[13] 张皇:惊慌,慌张。
[14] 颠疾:疯癫病。颠,通“癫”。
【译文】
谭晋玄,是县学里的生员。他十分崇信气功养生之术,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都坚持练功,从不间断。这样练了几个月以后,自己感到似乎有所收获。有一天,他正在盘腿打坐的时候,忽然听见耳朵中有苍蝇叫一样的细语声,说:“可以出来了。”可是他一睁开眼睛,却又听不见了。等再闭上眼调养呼吸,就又听见同样的声音。他以为自己所炼的内丹就要大功告成了,心中暗暗高兴。从此后,他每次盘坐都能听到那说话声。于是想等到再有说话声时,自己应答一下看会如何。一天,他又听到了耳中的说话声,就轻声答道:“可以出来了。”不一会儿,他就觉得耳朵里又痛又痒,像是有东西出来了。斜眼偷偷一看,见有个三寸左右的小人儿,面目狰狞丑恶得像夜叉一样,在地上转来转去。他心里暗自吃惊,便暂且凝神注视着小人儿看他有什么变化。忽然有个邻居来借东西,敲着门呼喊他。小人儿听见了叩门声,十分惊慌,绕着屋子转起了圈儿,就像是一只找不到洞口的老鼠。这时,谭晋玄觉得神魂都出了窍儿,迷迷糊糊地再也不知道小人儿到哪里去了。从此他便得了癫狂病,不停地号叫,服药医治了半年多,才逐渐有了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