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诗经》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5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如果你也爱读书,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日读一页书 】 (ID:rdyys999), 以最轻松的方式开始阅读。不管人世如何喧嚣拥挤,动荡不安,有一个好所在永远可以成为你的避风港,成为一间与尘嚣隔绝的小屋。你可以躲进去,独自面对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把烦恼和焦躁忘记得干干净净,这个好所在便是书。

《诗经》,作者:孔丘

一.《诗经》经典诗10首如下:

1.《周南·关雎》:这是《诗经》的第一首诗,被无数人奉为经典。诗中描绘了窈窕淑女与君子的浪漫爱情,展现了纯真无邪的爱意。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2.《秦风·蒹葭》:这首诗以唯美的笔触描写了对意中人的思念和追寻。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爱情的飘渺与美好。

3.《桃夭》:此诗以桃花为喻,赞美了新婚女子的美貌和宜家宜室的美好品质。诗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绘生动传神。

4.《采薇》:这是一首描写戍边将士思归的诗歌。诗中通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等句子,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倦。

5.《野有蔓草》:此诗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诗中“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6.《郑风·子衿》: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句子,表达了女子对爱人的深深眷恋。

7.《邶风·静女》:此诗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表现了男子对恋人的温柔娴静的爱慕之情。诗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的描绘,生动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男子的期待。

8.《击鼓》: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战士在外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的思念。“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传达出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

9.《凯风》:此诗以凯风吹棘心起兴,把母爱的温暖比作和暖的南风,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凯风自南,吹彼棘心”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与深沉。

10.《淇奥》:这是一首赞美卫武公的诗歌。诗中通过“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等句子,展现了卫武公的高尚品质和威严形象。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对君子的敬仰和追求。

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社会生活。以下是《诗经》主要内容的详细归纳:

婚恋诗:这类诗歌表现了恋爱和婚姻的主题,歌颂了纯真、热烈的爱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恋习俗和观念。

农事诗:描绘了农业生产的活动和场景,如耕种、收获等,真实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风俗礼制,以及当时的农业经济状况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征役诗: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的情况,既有正面歌颂战争的诗篇,也有表达士兵思乡之情和愤怒之情的作品。

颂歌:主要是歌颂祖先、神灵的祭祀诗,以及赞颂君王、贵族的诗篇,体现了当时的宗教观念和政治理念。

怨刺诗:这类诗歌主要反映了社会矛盾,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弊端,带有鲜明的乱世印记。其中,“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喻劝戒之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史诗:以《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为代表,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是周民族的史诗。

总的来说,《诗经》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歌总集,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三.关于作者

孔丘,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以下是他的生平简介:

孔子生于前551年,卒于前479年4月11日。他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而后生下孔子,又在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达九尺六寸(约1.99米),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人称“三十而立”。他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并教授学生礼节、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等六艺。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也被称为“德治”或“礼治”。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将德、礼施之于民,从而打破了贵族与庶民之间的界限。

总的来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