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登高》杜甫-唐诗三百首-拼音版《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拼音版】

《登高》dēng gāo

杜甫 dù fǔ

风急天高猿啸哀, 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
渚清沙白鸟飞回。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

无边落木萧萧下,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
不尽长江滚滚来。 bù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

万里悲秋常作客,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
百年多病独登台。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

艰难苦恨繁霜鬓,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
潦倒新停浊酒杯。 liá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悲啸哀鸣,洲清沙白水鸟上下飞回。

无边无际枯叶萧萧飘落,奔腾不息长江滚滚涌来。

漂泊万里他乡悲伤秋色,年迈多病孤身独自登台。

世事艰难两鬓频生白发,穷愁潦倒因病戒酒停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寄寓夔州时所作。诗人描绘了自己登高时所见的秋江之景,借此抒发了自己独自在外漂泊,孤苦无依的愁苦之情。全诗慷慨激昂、迫人心弦。本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诗人写登高之所见,景中含情。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写登高所见景象。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人不禁想到“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之语。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一幅悲凉的秋景图,跃然纸上,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首联两句,对举之中复用韵,且句中自对,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如上句中“天”与“风”相对,“高”与“急”相对;下句中“沙”与“渚”相对,“白”与“清”相对。前两句一共十四个字,在诗人的精心提炼加工下,字字精妙、有力、传神,无一属虚设、赘述,不能不令人赞叹。

颔联集中描写了夔州秋天凄清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诗人仰望苍茫无边、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凄苦的情怀。“无边”与“不尽”,“萧萧”与“滚滚”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放大了落叶、江水的阵势,不仅将枯叶飘落时窸索的声音,江水奔流时汹涌的情状描写得惟妙惟肖。这两句也暗示了时光如流水一样逝去,诗人却空有一腔抱负无法施展的悲慨。颔联二句对仗工整,描写的景象悲凉沉郁,表达的感情真切传神,难怪会有“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之美誉。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人诗功之深厚。

首联和颔联描写秋景却未着一个“秋”字,直到颈联,诗人才通过“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句,明确点出了“秋”字。诗人“独登台”,目睹眼前苍凉萧索的秋景,不禁联想到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孤独无助的凄惨处境,于是顿生无限悲愁。最后,诗人将这深深的悲愁“归罪于”秋,认为是这秋景使自己如此悲伤,于是说“万里悲秋”。“常作客”说明诗人常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百年”在这里指人到暮年。颈联二句亦为工整的对仗,“雄阔高浑,实大声弘”。此外,颈联的“万里”和“百年”又分别与颔联的“无边”和“不尽”相呼应,做到了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诗人的悲愁像不停飘落的落叶,不住奔流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客居他乡本来就令人愁苦,何况诗人长年客居他乡。不仅如此,诗人还是人到暮年,多病缠身。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发出悲苦的感慨?

尾联,诗人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天地雄浑之境,形成强烈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类似米酒。诗人备尝生活艰辛,国难家愁,实难排遣。诗人独自登台,独饮浊酒,慢慢举起酒杯却停在嘴边: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诗人,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诗人本来是兴致勃勃地“登高台”,没想到却被眼前的景色惹得愁苦万分,心情矛盾,以酒解忧。首联、颔联、颈联给人一种“飞扬震动”的感觉,而尾联突然以“软冷收之”。诗人这种写法,更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凉、凄惨之情。

统观全诗,前四句为写景,后四句为抒情。首联就像一幅工笔画一样,将眼前所见的具体景物从形、声、色、态等各方面进行一一描绘;颔联则像一幅写意画,将秋天肃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颈联从时间、空间两方面进行叙述,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病苦迟暮的悲伤;尾联写诗人白发日渐增多,疾病逐日加重,终日困顿潦倒,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是“艰难纷乱的世事”。通过这两句,诗人又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表露了出来。

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本诗曰“旷代之作”,而本诗也的确名副其实。单从章法上分析,本诗四联,每一联均为工整的对仗。像这样“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的诗篇,少之又少。而且本诗字字精炼,“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如此看来,本诗的艺术成就果然高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