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道德经》在线阅读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注释】

一:本章指道。 贞:通“正”,指准则、常法。帛书乙本即作“正”。 其致之:此句总结上文。如王弼注:“各以其一,致此清、宁、灵、盈、生、贞。”致,至于、达到、获致。或说此句总领下文,是“推而言之”的意思;致,指表达的意思,或犹推也。 无以:不能。 蹶:颠覆,失败。 致:获致。或说即“至”,最高的意思。帛书乙本即作“至”。舆:通“誉”,赞誉。琭琭(lù):形容稀少,此处指玉的华美之貌。 珞珞(luò):此处指石头的坚硬、粗劣之貌。

【译文】

往昔得一的,上天得一则清朗,大地得一则安宁,神得一则灵验,川谷得一则盈满,万物得一则生存,侯王得一则能成为天下之正,它们(因得一)能至此。上天不能清朗,则恐怕要崩裂;大地不能安宁,则恐怕要塌陷;神不能应验,则恐怕要歇息;川谷不能充盈,则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生存,则恐怕要毁灭;侯王不能高贵,则恐怕要被颠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本吗?难道不是吗?所以获致众多的赞誉,反而没有赞誉。因此不愿光亮华美像美玉,而愿坚硬鄙贱像石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