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乐观主义》,作者:劳伦·贝兰特
一.《残酷的乐观主义》经典语录10条
1.残酷的乐观主义存在于这样的情况之中:当你的欲望对象恰恰是阻碍你获得满足感的东西。
2.乐观主义给人带来的感觉不一定就是乐观的,它引起的感觉可以是各式各样的,也可以不引起任何感觉。
3.乐观主义所展现出的意图并不只是愚蠢或者单纯的表现,它往往是超越了理性评估的智慧。
4.残酷的乐观主义之下,人们面对的,是幸福的无限“推迟”和生活本身的“暂停”,是一个没有出口、没有未来的“僵局”。
5.在以其他任何方式理解之前,历史性当下首先是被情感性地感知的。
6.创伤理论关注的仅仅是那些动摇我们的生活的正常感的反常事件,而一旦危机本身被正常化,创伤理论便无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中调解和适应的方式。
7.日常生活是多重历史的交汇点,人们在这里处理在其想象的美好生活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困惑和断裂性。
8.残酷的乐观主义是一种妥协性的资源,它使生活在呈现出矛盾、不平衡性和不连贯性时变得可以忍受。
9.危机就是生活本身,它并不是呼啸而过的,而是绵延漫长的。
10.生活真正发生的地方是当我们拥有一个朋友、一个伴侣,或当我们满怀热切地注视着的人,最终对我们的挣扎苦难报以温柔同情的时刻。
二.《残酷的乐观主义》讲了什么
《残酷的乐观主义》是美国著名文化理论家劳伦·贝兰特(也有译为劳伦·勃朗特或劳伦·贝兰特)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深入探讨了乐观主义在特定情境下所展现出的残酷面貌,以及这种乐观主义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和社会认知。
书中,贝兰特首先定义了残酷的乐观主义的概念,即当渴望实现的事物事实上成为实现自我的阻碍时,这种乐观主义便呈现出残酷的一面。她指出,尽管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明显不能为人们提供机会并使其生活“有意义”,但人们依旧执着于那些无法实现的关于美好生活的幻想,如向上流动、工作保障、社会平等以及持久的亲密关系等。
贝兰特进一步分析了残酷的乐观主义在当代社会和个体生活中的表现。她认为,随着战后美国和欧洲对社会民主承诺的背离,人们开始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人们更加渴望抓住某些看似能够带来满足感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却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实现真正幸福的障碍。
此外,贝兰特还从情感和美学的角度对残酷的乐观主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她指出,人们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往往会通过一种代偿性的情感反应来应对,这种反应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现实的适应。同时,她还探讨了这种乐观主义如何在文学、艺术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体现和塑造。
三.《残酷的乐观主义》读后感
阅读劳伦·贝兰特的《残酷的乐观主义》,我深受触动。这本书不仅揭示了乐观主义在特定情境下可能带来的残酷现实,还深刻剖析了这种乐观主义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机制。
书中,贝兰特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虽然渴望实现自我和追求美好生活,但往往被各种无法实现的幻想所束缚,最终陷入一种残酷的乐观主义之中。这种乐观主义看似积极,实则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代偿性情感反应的探讨。这种反应既是人们对残酷现实的逃避,也是对其的适应。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这种机制既有助于人们缓解痛苦,也可能使人们陷入更深的困境。
此外,贝兰特对于历史和当下、个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分析也让我深受启发。她认为,历史性当下首先是被情感性地感知的,而人们在处理想象的美好生活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困惑和断裂性,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观点让我更加理解了人们在社会变迁中的情感体验和适应过程。
总的来说,《残酷的乐观主义》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洞见的书籍。它不仅让我对乐观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让我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