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恶的距离》,作者:宫口幸治
一.《少年与恶的距离》经典语录10条
1.“要改过自新,他们必须认真面对自己的罪行,发自内心反省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但这些孩子原本就不具备这种能力。”
2.“他们认为自己很正常,所以不会主动寻求帮助,接下来就会被社会遗忘。”
3.“传统的矫正教育要求他们反省罪行,想象受害者的感受,这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4.“没有目标的人就不会努力。不努力会带来两个难题:一个是没有自信,无法摆脱自我评价低的状态;另一个是体会不到别人的付出。”
5.“如果一个人缺乏想象能力,他无法规划未来,总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
6.“不自信的人自我脆弱,容易受伤,所以他们不会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别人的话,而是认为别人在挑错,变得充满攻击性或自卑。”
7.“人要正确了解自己,必须在生活中与他人沟通,观察对方的反应,同时向自己反馈。大量重复这个过程。”
8.“要形成改变自己的动力,人必须关注自己,注视自己。”
9.“问题孩子从小学二年级起就会发出信号,单凭赞美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10.“社会常常忽略14%的边缘智力障碍人士,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二.《少年与恶的距离》讲了什么
《少年与恶的距离》是一本由日本儿童心理医生宫口幸治撰写的探讨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作品。宫口幸治基于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与未成年犯罪者的深入交流,揭示了这些孩子犯罪背后的真正机制。
书中,宫口幸治通过多个案例,详细描述了这些未成年犯罪者的共同特征,包括认知能力低下、情绪控制力差、不擅长变通、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等。他指出,这些孩子由于认知功能的缺陷,往往无法正确理解和应对周围环境,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宫口幸治还深入剖析了社会、教育、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影响。他认为,传统的矫正教育和惩罚措施往往忽视了这些孩子的认知障碍,导致他们无法真正反省和改正自己的行为。相反,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认知功能强化训练等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应对环境和挑战。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这些孩子在社会中的困境和遭遇的歧视。宫口幸治呼吁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三.《少年与恶的距离》读后感
读完《少年与恶的距离》后,我深感震撼和反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社会问题,并深刻认识到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我被宫口幸治对未成年犯罪者的深入剖析所打动。他通过多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让我深刻理解了他们犯罪的原因和动机。这使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孩子视为“恶”的代表,而应该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书中提到的社会、教育、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影响也让我深思。我认为,我们应该反思现有的矫正教育和惩罚措施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真正关注了这些孩子的认知障碍和需求。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应对环境和挑战。
最后,这本书让我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