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丹尼尔·T.威林厄姆-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作者:丹尼尔·T.威林厄姆

一.《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经典语录10条

1.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避免思考,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

2.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

3.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它很脆弱。

4.尽管我们并不擅长思考,但我们实际上喜欢思考,前提是必须具备适当的条件。

5.解决问题能带来快乐,大脑中对学习很重要的区域和对感知快乐很重要的区域之间存在重叠。

6.事实性知识是记忆的基础,也是思考的基础。

7.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来说必不可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事物。

8.思考的成功取决于环境中的信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长期记忆中的步骤,以及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大小。

9.反复练习是精通任何脑力工作的开始。

10.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二.《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讲了什么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这本书以“人类是如何思考和学习的”为线索,深入剖析了学生对学校学习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

书中,威林厄姆教授通过阐述大脑关于学习的10项基本运作原理,回答了诸如为何人们能轻易记住热播剧剧情却记不住知识等普遍的学习困惑。他揭示了故事、情感、记忆、背景知识、练习在构建知识和创造持久学习经验中的重要性。威林厄姆认为,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些认知科学原理,导致学生面对过于复杂或超出其能力范围的问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学校中遇到新知识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相关背景信息作为支撑,理解和掌握新内容就会变得尤为困难,从而导致学习过程失去吸引力。威林厄姆教授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和科学研究成果,提醒教育工作者,教学应当围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构建易于理解的认知结构展开,而非单纯灌输知识。

三.《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后感

读完《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我深感震撼和启发。这本书不仅为我揭示了学生学习心理机制的奥秘,更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书中,威林厄姆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我对大脑的学习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了解到,大脑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善于思考,它更倾向于避免思考,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这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在面对复杂或枯燥的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同时,我也认识到背景知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相关背景信息作为支撑,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就会变得困难重重。

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反思了当前的教育模式。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威林厄姆教授的观点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是一种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体验,教师应该创设适宜的认知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非负担。

总之,《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对教育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相信,这本书的智慧将会指引我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