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拉康》,作者:若埃尔•多尔
一.《临床拉康》经典语录10条
1.强迫症在拉康意义上不等同于生活常用、医学认定的OCD,而是一种主体结构。
2.强迫症主体占据特定的结构,由此展开一系列的享乐形式,而其享乐注定是建立在强迫逻辑之上的。
3.强迫症拒绝欲望的辩证法,因此,“他者的世界必须收到严格的管制”。
4.强迫症总是喜欢木乃伊式的罗曼蒂克情节,因为只要坟墓里的所爱之人是崇高的,那么就应该给她最好的。
5.强迫症主体会发展出一种持久的幻想,即他可以为她做一切,给她一切,以确保客体的想象所有权。
6.强迫症拒绝“缺失”,却只能用父亲律法强加的“拥有”来弥补对母子共同体的恋旧。
7.退行不可能完全实现,只有通过一种症状性的怀旧,强迫的欲望经济的结构特征方可显露出来。
8.母亲的阳具性投注与父法律令的二律背反是催生强迫逻辑的最好土壤。
9.病理学和主观性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10.恋物癖、易性癖、异装癖、癔症以及强迫症从来都不是作为偏离规范的表现,而是作为欲望和构成人的主体性的特定模式。
二.《临床拉康》讲了什么?
《临床拉康》是一本研究法国学者、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临床思想及其实践应用的作品。该书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欲望经济学的角度,详细论述了三种精神结构——强迫、倒错、癔症,以及三者的诊断和区分问题。
书中,作者若埃尔·多尔首先把重点落在倒错结构和神经症结构的鉴别之上,进而透过对性倒错及其行动的讨论,来到神经症的倒错幻想的维度之上。最终,从这个幻想维度出发,作者分别对男性、女性的癔症和男性、女性的强迫症这四种病理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者借助引人入胜的临床例子,解释了症状(从现象学上可以把握的东西)和主体的实际精神结构(只有在精神分析情境中才能通过病人的话语来揭示)之间的关键区别。
此外,该书还阐述了拉康的主体结构理论,以及拉康派结构诊断的机制、意义及其与倾听的临床关系,展现了结构与精神分析临床的病理现象是如何关联起来的。同时,多尔还对爱、欲望与理想化有着深刻的洞见。
三.《临床拉康》读后感
阅读《临床拉康》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精神分析之旅。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让我对人类的心理结构和欲望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多尔通过丰富的临床例子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揭示了强迫症、倒错和癔症等精神结构的本质和特征。我深感这些精神结构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紧密相连。通过拉康的理论视角,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周围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现了很多之前未曾察觉的微妙之处。
此外,多尔对欲望经济学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他指出,人类的欲望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这种欲望模式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通过理解这些欲望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总的来说,《临床拉康》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著作。它不仅让我对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让我对人类的心理结构和欲望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的精神分析学习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