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销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拼音版】
《竹马子》
zhú mǎ zi
柳永 liǔ yǒng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dēng gū lěi huāng liáng , wēi tíng kuàng wàng , jìng lín yān zhǔ 。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duì cí ní guà yǔ , xióng fēng fú jiàn , wēi shōu fán shǔ 。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
jiàn jué yī yè jīng qiū , cán chán zào wǎn , sù shāng shí xù 。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lǎn jǐng xiǎng qián huān , zhǐ shén jīng 、 fēi wù fēi yān shēn chù 。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xiàng cǐ chéng zhuī gǎn , xīn chóu yì jī , gù rén nán jù 。
凭高尽日凝伫,赢得销魂无语。
píng gāo jǐn rì níng zhù , yíng de xiāo hún wú yǔ 。
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
jí mù jì ǎi fēi wēi , míng yā líng luàn , xiāo suǒ jiāng chéng mù 。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nán lóu huà jiǎo , yòu sòng cán yáng qù 。
【译文】
登上孤零零的荒凉土垒,站在高亭上举目远望,见到的是烟雾弥漫的幽静沙洲。雨过天晴,暗霓挂雨升起,阵阵秋风劲吹门槛,酷暑燥热略微收敛。才渐渐感到时节已是清秋,晚蝉声声聒噪,似乎也是在告知金秋已来到。观赏眼前秋景回想昔日欢爱之人,可怜她远在那烟云迷蒙的京都。
面对此景勾起我对往昔的回忆,但如今只能频添许多新愁,想和故友再聚已很难如愿做到。站在高处终日凝望,我默默无语黯然魂销。看远方雨晴后烟雾朦胧,几只晚鸦乱飞,暮色苍茫江城萧索。听南楼画角声声,又把夕阳送走。
【赏析】
《竹马子》也是柳永自创。整首词的意境清雅,其中既抒发了词人个人的离愁别恨,也对封建文人命运进行了凭吊,整体基调沉郁而又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在漫游江南时所作,首先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全篇多景语,描绘出一幅雄浑苍凉的景象。同时,词人又寓情于景,含蓄不尽,余味无穷。上片写途中登荒凉孤垒所见风雨初停的寒冷暮色,览景追怀,感慨帝都迢递、政治失意、旧欢一去不返。“登孤垒”、“临烟渚”,不免使人产生一种苍凉凄清之感。“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句中,“雌霓”和“雄风”二词用得极妙。“雌霓”是一种色泽偏暗的虹,而“雄风”是一种清凉劲健的风,二者用于此处,既准确表现出了夏秋之交雨后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又显得相当雅致和考究。此时词人静临烟渚,站在孤垒上,倚靠危亭远望,深切地感受着这种时序的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正是这一组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渐觉”二字稍稍一顿,引出“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从而进一步明确点出了当时的时序为深秋。至此,词人通过孤垒、危亭等意象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雌霓、雄风等特有景象相结合,借着点名时序,抒写了壮士悲秋之感慨。接着,词人的情绪又慢慢地由悲秋向伤离别的方向发展,于是开始“览景想前欢”了。其中的“前欢”,当是词人曾在帝都汴京时来往比较密切的一位歌妓。然而“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现在远离汴京,难以重返,那些往事也都如过眼云烟一样逝去了。这一句是过渡句,使整首词从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下片紧接着上片,继续写“想前欢”之事。不过,本词中的“想前欢”并不像别的词中类似之处写得那样具体形象,而仅仅写出了现在回想过往事情时的痛苦之情。“新愁易积,故人难聚”,把词人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更深了。旧情本来就难忘,而离别又凭空增添了更多新愁;别后难以相聚,又使得愁上加愁,旧愁新愁层层堆积,无法排遣。“易”和“难”在本句中既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关系,更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于无法排遣离愁,词人只能“尽日凝伫”,“销魂无语”,而词人对故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两个动作,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极目”以后五句,词人提到了霁霭、暝鸦、画角、残阳等意象,这些意象个个都能给人一种萧索凄凉之感,从而有力地衬托出内心的愁闷和悲苦。尤其是“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二句,很自然地把自己一人的羁旅之愁拓展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下片把不见故人的孤独愁怀抒写得哀婉而真挚,与上片呼应,同时又以江城凄迷萧索暮色作结,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这首词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艺术造诣极高。上片通过时序的变化,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从而把全词的抒情基调摆在了读者面前。其中,前九句都是写景,后三句是写情;前九句是实写,后三句是虚写。下片则是前五句抒情,后五句写景;前五句是虚写,后五句是实写。通篇这种情与景交错的布局,使得这首词从整体结构上看起来变化有致,灵活顺畅,丝毫不呆板。同时,这样的布局也有利于状写词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过程。全词结构严谨,流畅自如,堪称长调慢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