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各马可伦理学》,作者:亚里士多德
一.《尼各马可伦理学》经典语录:
1.“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这句话强调了善是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
2.“幸福是完满和自足的,它是行为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所有行为的终极追求。
3.“我们因为自身故而选择德性,但是我们也因幸福之故而选择它们。”德性是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
4.“幸福在于合德性的活动,我们就可以说它合于最好的德性,及我们的最好部分的德性。”幸福与德性紧密相连,尤其是与人的最好部分的德性相关。
5.“快乐完善着这些实现活动,也完善着生活,这正是人们所向往的。”快乐是完善生活和实现活动的重要因素。
6.“人与神的沉思最为近似的那种活动,也就是最幸福的。”沉思是接近神性的活动,也是实现幸福的一种方式。
7.“多数人都只知恐惧而不估计荣誉,他们不去做坏事不是出于羞耻,而是因为惧怕惩罚。”亚里士多德指出了人们行为动机的复杂性。
8.“美德是习惯的结果;美德是品性;美德是中庸之道;美德出于自愿。”他对美德的定义和特性的阐述。
9.“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如所说过的决定于他的活动,一个享有福祉的人就永远不会痛苦。”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人不会因为一般的不幸而感到痛苦。
10.“善自身并不因其永恒就更善,因为长时间的白并不比一天的白更白。”他强调善的本质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二.《尼各马可伦理学》讲了什么?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伦理学著作,约公元前330年左右成书。全书共10卷,132章,探讨了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等问题。书中系统阐述了德性在于合乎理性的活动,至善就是幸福等观点,认为万物都有一个目的——求善,任何事物都具备适合本性的功能——为善。人生最高目的是求得至善,至善就是幸福。求得个人善是伦理学目的,求得社会的群体善是政治学目的。书中用中道原则对勇敢、节制、卑鄙、高尚、虚荣、慷慨等道德规范加以考察和说明,认为人只有依靠理性的指导,慎思明辨才能判断是非善恶。
三.《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
阅读《尼各马可伦理学》后,我深受启发,对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读后感:
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亚里士多德将幸福定义为完满和自足的,是所有行为的最终目的。这种对幸福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物质享受或感官快乐,强调了德性和理性在实现幸福中的重要作用。这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的关爱。
德性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是习惯的结果、品性、中庸之道且出于自愿。他强调德性在实现幸福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只有具备德性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幸福。这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品格,意识到培养德性是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
理性的指导作用:亚里士多德强调人只有依靠理性的指导,慎思明辨才能判断是非善恶。这让我认识到理性在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中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理性思考,避免盲目行动。
沉思的价值:亚里士多德认为沉思是最接近神性的活动,也是实现幸福的一种方式。这让我对沉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沉思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总之,《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著作,它让我对幸福、德性、理性和沉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这些思想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