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孔飞力-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1

《叫魂》,作者:孔飞力

一. 《叫魂》经典语录:

  1. “我们不能预见未来。然而,构成未来的种种条件就存在于我们周围。”
  2. “在这样一个倍受困扰的社会里,人们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身的境遇产生怀疑。”
  3. “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
  4. “污染乞丐们正是利用人们害怕遭到污染的心理,使得人们出钱来同他们保持距离。”
  5. “在权力对普遍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
  6. “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
  7. “所谓的‘叫魂’妖术只是产生于无知又滋长于忌恨的一个幽灵。”
  8. “叫魂的恐慌,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民的歇斯底里,人们互相指控、互相攻击,造成了无数的冤屈和悲剧。”
  9. “官僚们对叫魂的态度,既有恐惧,也有利用。”
  10. “乾隆皇帝对叫魂的反应,是出于对自己的权力和威望的维护。”
  11. “他(乾隆)认为叫魂是对他的统治的威胁,是对他的合法性的挑战。”
  12. “叫魂的恐慌,最终暴露了乾隆皇帝的专制和独断。”
  13. “社会的底层和边缘,成为了无家可归的乞讨者和叫魂的牺牲者。”
  14. “叫魂成为了一种攻击和报复的手段,人们用它来泄愤、谋利、陷害、嫉妒、欺凌。”
  15. “《叫魂》揭示了清朝乾隆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问题和矛盾,也揭示了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延续和变化。”

二.《叫魂》讲了什么?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哈佛大学教授孔飞力的一部历史著作,主要描写了1768年清朝乾隆时期中国发生的一场全国性的妖术危机及其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书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各省的恐慌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通过深刻的笔触揭示了皇权统治下的地区与中央、中央与人民之间隐隐作现的矛盾。君权的统治已经有些摇摇欲坠,乾隆皇帝试图通过这场清剿行动来巩固自己的权威和统治。

三.《叫魂》故事脉络

  1. 起源与初起:
  • 事件起源于浙江杭州附近的德清县,当地流传一种“妖术”,术士通过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施法,偷取其灵魂精气。
  • 德清县城墙倒塌,修葺城墙时引发了一系列与“叫魂”相关的谣言和事件。
  1. 恐慌蔓延:
  • 恐慌迅速从江南地区沿运河和长江北上西行,席卷大半个中国。
  • 民间百姓、各级官员乃至皇帝都深陷其中,忙于寻找对抗妖术、自我保护的方法。
  1. 官僚体系的反应:
  • 各级官僚试图通过安抚民心、制止谣言、打击妖人来维护社会稳定,但也存在隐瞒消息、滥用权力、邀功补过等行为。
  • 乾隆皇帝对叫魂事件高度重视,发动全国清剿行动,惩罚了许多官员。
  1. 真相大白与收场:
  •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审讯,最终发现所谓的“叫魂”妖术不过是子虚乌有,所有案情都没能坐实。
  • 乾隆皇帝只得下令“收兵”,这场闹剧慢慢退场。

四.《叫魂》读后感

读完《叫魂》,我深受启发。这本书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更通过深刻的分析和挖掘,揭示了清朝乾隆时期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面貌。

首先,我被作者对历史的还原和呈现所折服。孔飞力教授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田野调查”,客观、干脆利落地还原了“叫魂”事件的现场,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其次,书中对“盛世”的揭示让我深感震撼。我们一直以为的“乾隆盛世”,在作者笔下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平民大众并未从“盛世”中真正受益多少,反而面临着资源紧缺、竞争加剧、社会不公等问题。这种对“盛世”的深刻剖析,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最后,书中对乾隆皇帝、官僚体系以及民间社会的刻画也让我印象深刻。乾隆皇帝的专制和独断、官僚体系的弊端和局限、民间社会的戾气和冤冤相报,都在这场“叫魂”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通过这些刻画,作者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也让我们对人性、权力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之,《叫魂》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历史经典书籍。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更让我们对历史、社会和人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