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故里》,作者:迪迪埃·埃里蓬
一. 《回归故里》经典语录:
- “重要的不是我们将自己变成什么,而是我们在改变自己时做了什么。”
- “我深知她对我的爱,以及我们之间的不平等;她从早到晚给我烹制土豆和牛奶,好让我可以坐在阶梯教室里听老师讲柏拉图。”
- “决定他一生的因素就是:他生在何时何地。也就是说,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区域,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
- “一个年迈工人的身体,可以体现阶级社会的全部真相。”
- “通过选择而结成的关系之所以牢靠、有力,原因在于关系中的主角强烈渴望保持这段关系,所以一旦关系破裂,就会引起不断崩塌之感。”
- “我们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创造了自己的身份:社会秩序强加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漫长而耐心的努力,塑造了自己的身份。”
- “我回到故乡,不仅是为了回忆过去,更是为了理解现在,找到自我。”
- “社会阶层无疑客观存在,但阶级成员的阶级意识并不一定存在。”
- “梦想是梦想,现实是现实。要使两者重合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有利的时机也同样是必要的。”
- “反抗,意味着失败。屈从,意味着自救。”
二.《回归故里》讲了什么?
《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书中,作者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重新了解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和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亲人。通过这场“回归故里”的旅程,作者深入探讨了社会阶级、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坦诚回顾了家族历史,回忆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级阶层,并回溯了自己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长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
在书中,作者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还对社会阶级固化、教育体制排斥底层阶级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试图通过自我定义和主体化梳理,揭示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命运轨迹是如何被影响和决定的。
三.《回归故里》读后感
阅读《回归故里》是一次深刻而触动人心的体验。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作者的个人经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对社会阶级、身份认同等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被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复杂情感所打动。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故乡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遗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这种情感的真实和深刻让我感同身受,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与故乡的联系。
其次,书中对社会阶级固化和教育体制排斥底层阶级的剖析让我深感震撼。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观察,揭示了这些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不平等和阶层分化的社会中,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个人命运,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最后,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了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作者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揭示了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让我明白,每个人的身份认同都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我们应该努力摆脱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标签和束缚,追求真正的自我价值和自由。
总之,《回归故里》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作者的个人经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对社会问题和自我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每一个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