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商》,作者:李硕
一. 《翦商》经典语录:
1.“考古,就犹如一面镜子,深埋地下的镜子,倒映出我们陌生的形象。”
这句话体现了考古对于揭示历史真相的重要性,以及历史与现代的深刻联系。
2.“自信一点去掉这个‘也许’,我们人类本来就很少有完全了解自己的。”
李硕表达了对人类自我认知局限性的深刻洞察。
3.“殷商的王陵祭祀对男性人牲和殉人多用斩首,甚至肢解,而女性则多能保存全尸。”
这句话揭示了商朝祭祀中的性别差异及其背后的宗教思维。
4.“大禹治水”是人类改变自然界的宏大事业;禹的儿子启则在随后建立了华夏第一王朝——夏。
李硕引用了上古传说,强调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5.“在后世的演义文学中,苏妲己是可怕的狐狸精,一心谋害周昌,而真实的历史很可能是,苏妲己才是让周昌获释出狱的关键因素。”
这句话挑战了传统观念,揭示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差异。
6.“石器和铜矿石原料来自大地,将制成品埋入地下,是表达对大地的感恩;这也是一种‘播种巫术’。”
李硕解释了商朝时期的一种宗教仪式及其象征意义。
7.“商王家族擅长用生意人的思维来管理新王朝,扩张目标主要指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盐矿和铜锡矿产地。”
这句话揭示了商朝扩张的经济动因。
8.“真实的周公,个性颇为复杂。其一,他经历过商朝统治和商周易代,深刻了解商人的文化和个性;其二,过于惨痛的经历也让他对上帝等宗教理念非常警觉,敬而远之,而对‘德’则有着近乎‘病态’的追求。”
李硕对周公的性格进行了深入剖析。
9.“商文明很复杂,有着残酷、奔放、奇幻和科技理性等诸多层面,以及那些我们已经无法认知的部分。”
这句话概括了商文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10.“也许,人不应该凝视深渊,虽然深渊就在那里。”
这是《翦商》后记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深渊的敬畏与思考。
二.《翦商》讲了什么?
《翦商》是李硕的一部力作,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全书时间跨度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通过丰富的史料和考古资料,揭示了商代社会和文化的种种特点和问题,以及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书中详细探讨了人祭宗教及角斗产业的兴衰,以及这些现象对华夏早期文明发展的影响。同时,作者还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对商代祭祀制度的讨论,展现了商朝独特的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此外,书中还涉及周族对商朝的剪灭过程,以及周朝建立后对人祭制度的禁绝和对华夏文明的重塑。
三.《翦商》读后感
阅读《翦商》后,我深受震撼。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商朝的历史面貌有了更为清晰和细致的认识,也让我对华夏文明的起源和转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李硕通过丰富的史料和考古资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秘而独特的商王朝。书中对人祭宗教的详细探讨,让我对古代社会的残酷和野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周朝禁绝人祭制度的伟大举措充满了敬意。
此外,《翦商》还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比如,周文王和周公旦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更加丰满和复杂。他们不仅是智慧和勇气的化身,更是推动华夏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也对商纣王和苏妲己等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观念中的形象。
总的来说,《翦商》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也让我对华夏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每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