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敦煌》巫鸿-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空间的敦煌》,作者:巫鸿

一. 《空间的敦煌》经典语录:

1.“空间是概念而非方法。” —— 作者巫鸿在自述中提到,空间作为一个概念,为理解敦煌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2.“敦煌佛教艺术应该被放置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和视觉环境中,作为‘敦煌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和理解。” —— 这句话强调了敦煌艺术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历史上的莫高窟属于一个更大的自然和文化空间,也只有在这个空间中才显示它的意义。” —— 巫鸿主张将莫高窟置于更广阔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中考察。

4.“敦煌艺术是一种‘总体艺术’,它超越了单一的艺术形式,是建筑、壁画、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 这句话揭示了敦煌艺术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5.“莫高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 巫鸿在书中高度评价了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6.“通过‘空间角度’重新进入敦煌,打破建筑、图像、雕塑、器物等美术史的传统分类。” —— 这句话概述了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7.“在莫高窟中,家族的各代祖先汇聚在佛陀的极乐世界中,被描绘成来世崇拜佛祖的信徒。” —— 书中描述了敦煌地区家族在佛窟建造和使用中的重要作用。

8.“移步换景、层层进入,这是因为空间是一个变化的东西,它引导我们把敦煌艺术重新‘原境化’。” —— 巫鸿强调了空间变化在敦煌艺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9.“美术史的研究不仅关注艺术品的静态呈现,更要重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空间背景。” ——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美术史研究的全面理解。

10.“在《空间的敦煌》里,五个章节的结构就是从最大的空间——整个敦煌地区的空间再一步步缩小,最后落到一张画的空间。” —— 巫鸿在自述中介绍了本书的结构安排和写作思路。

二.《空间的敦煌》讲了什么?

《空间的敦煌》是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的著作,该书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对敦煌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独特解读。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视角的引入:巫鸿通过“空间”这一角度,重新进入敦煌,打破传统美术史的分类框架,将焦点从孤立的图像转移到图像之间的关系,沟通彼此间的原生关系。

莫高窟的整体与内部空间:书中详细描述了莫高窟的整体空间布局和内部洞窟结构,通过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

敦煌艺术的综合性:巫鸿将敦煌艺术定义为一种“总体艺术”,强调其超越了单一的艺术形式,是建筑、壁画、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历史与文化的交织:书中不仅关注莫高窟的艺术成就,还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敦煌地区的地理、民风、宗教信仰等。

方法论的创新:巫鸿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如“外部朝代时间”与“内部石窟时间”的概念、对洞窟原始设计的重构等,为敦煌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三.《空间的敦煌》读后感

阅读《空间的敦煌》一书,我深受启发。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敦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巫鸿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学术视角。

首先,巫鸿通过引入“空间”这一角度,打破了传统美术史的分类框架,将敦煌艺术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让我们看到,敦煌艺术不仅仅是壁画、雕塑等艺术品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空间综合体。这种视角的转变,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研究思路,也让我们对敦煌艺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其次,巫鸿在书中对莫高窟的整体与内部空间进行了详细描述,让我仿佛亲身置身于那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他通过自己的身体为尺度,去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这种亲身体验式的研究方法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他也让我意识到,艺术史的研究不仅仅是静态的文本分析,更需要结合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来获得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最后,巫鸿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如“外部朝代时间”与“内部石窟时间”的概念、对洞窟原始设计的重构等。这些方法和思路不仅为敦煌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也为我们理解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空间的敦煌》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洞见的著作。它让我对敦煌艺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魅力和力量。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未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参考和灵感来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