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幻中的论语》徐皓峰-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光幻中的论语》,作者:徐皓峰

一. 《光幻中的论语》经典语录:

1.“朋友来了,得奏乐。读书,就是天天沉浸在快乐中。”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读书和人际交往的积极态度,认为读书和学习是一种快乐,朋友相聚时更应享受这种快乐。

2.“万物皆备于我。你一人等于全世界,你对世界的变化负全责。”

作者引用了儒家思想中的观点,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每个人对世界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一事而知万事,看见世界运作的真面目,能不惊骇吗?”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真相的敬畏之情,认为通过一件事情可以洞察世界的运作规律,这种认知往往令人惊叹。

4.“读书,首先是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别扭的人。”

作者认为读书的首要目的是提升自我,避免成为性格古怪、难以相处的人。

5.“好莱坞的卖座冠军几乎都是反道德、反常识、反秩序的,绝不开心,满是悲愤。”

这句话揭示了好莱坞电影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很多卖座电影往往通过反叛传统道德和秩序来吸引观众。

6.“三流电影宣扬集体,二流电影肯定个人,一流电影颠覆一切既有观念。”

作者对电影进行了层次划分,认为一流电影能够挑战和颠覆现有的观念和认知。

7.“回家二字,对国人意味深长,回到农村老家的祖屋去,回去了,人就完整了。”

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认为回到农村老家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宿和完整。

8.“每个人都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快乐生活十多年,青春期已到,就把这种快乐忘了。”

作者回顾了人们成长过程中对家庭和快乐的感知变化,青春期后往往容易忘记这种纯真的快乐。

9.“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这句话赞美了英雄和名士的真实本色和风流气质,认为只有真正的英雄和名士才能展现出这种独特的魅力。

10“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披萨馅料堆积表面。食物能看出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含蓄隐忍,西方奔放外露。”

作者通过食物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巧妙地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在表达方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二.《光幻中的论语》讲了什么?

《光幻中的论语——十七年电影的导演逻辑》是徐皓峰(本名徐浩峰)的电影评论集。该书主要将新中国建国后十七年的红色电影展开解读和评说,通过对诸如《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小兵张嘎》等经典电影的深入分析,探讨了电影中呈现的社会样貌、民间秩序、生活伦理等文化及美学意义。

书的内容分为三个维度:

传统的人情世故:在电影中,传统的人情世故早已浸润在演员的眼神、行为、台词之中,作者通过拉片式拆解,讲述其背后的渊源。

分析电影导演的拍摄逻辑:从十七年电影说开去,涉及港片、好莱坞等各国经典影片,分析导演在编剧、选角、空间调度、镜头处理上具备的素质。

孔子思想的影响:探讨十七年电影表达的社会样貌、民间秩序、生活伦理等如何与孔子思想相联系,进行追根溯源。

三.《光幻中的论语》读后感

阅读《光幻中的论语》后,我深受启发。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新中国建国后十七年的红色电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徐皓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

首先,书中对电影的解读深刻而细腻,让我看到了电影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作者通过对演员眼神、行为、台词的拉片式拆解,揭示了电影中传统人情世故的深厚底蕴,让我对电影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书中对导演拍摄逻辑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从编剧、选角、空间调度、镜头处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导演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所需具备的素质。这些内容不仅让我对电影制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还激发了我对电影艺术的浓厚兴趣。

最后,书中对孔子思想的探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作者将孔子思想与电影中的社会样貌、民间秩序、生活伦理等相联系,进行追根溯源,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和电影艺术的重要影响。

总之,《光幻中的论语》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未来学习和欣赏电影艺术的重要参考和灵感来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