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隳三都》周思成-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隳三都》,作者:周思成

一. 《隳三都》经典语录:

1.“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 这句话引自《礼记·曲礼》,体现了金朝末年君臣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坚守与牺牲精神。

2.“不做青衣行酒的晋怀帝,不做饿死台城的梁武帝,不做孝服拜庙的昏德公(宋徽宗)、重昏侯(宋钦宗)。” —— 金哀宗临危之际的执念,表达了他不愿重蹈历史上亡国之君覆辙的决心。

3.“死亡并不可怕,做亡国的末代君主,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我死都不甘心。” —— 金哀宗对亡国命运的无奈与不甘,展现了他作为末代君主的复杂心理。

4.“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 —— 金哀宗在临终前的自我反省与坦然面对,体现了他对一生经历的总结和对命运的接受。

5.“古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往往为人囚絷,或为俘献,或辱于阶庭,闭之空谷。朕必不至于此!” —— 金哀宗对亡国命运的抗争与尊严的坚守,表现了他不愿受辱的决心。

6.“中都无外援,乏粮草,城中早已是饿殍遍野,道殣相望。” —— 描述了金中都被蒙古军围困时的惨状,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7.“丈夫卖掉妻子,只为了一顿饱饭;父母饿极了,只好煮食年幼的儿女。” —— 描绘了南京城内无粮草、大疫肆虐时的人间惨剧,揭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8.“金哀宗本人也因此备受打击,精神崩溃,时不时‘聚后妃涕泣’,还一度悬梁自尽被救回。” —— 展现了金哀宗在国家危亡之际的心理状态与绝望情绪。

9.“金哀宗亲手捧着玉玺,塞到承麟手中,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朕传位给你,也是万般无奈之举。’” —— 描述了金哀宗在自知无力回天之际传位给宗室完颜承麟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挣扎。

10.“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 马克思的名言,被作者在书中引用,用以反思金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与文明交融的复杂性。

二.《隳三都》讲了什么?

《隳三都》是一部由周思成所著的历史著作,讲述了蒙古灭金围城史。该书以蒙金战争期间几场重要的“围城战”为主线,还原了金中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蔡州等关键城市被蒙古军围困的历史场景。书中详细描绘了金国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变、兵变及权力更迭,展现了金国军民在物资短缺、疫病来袭等困境中的挣扎求存及心理状态。同时,作者还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金朝衰亡的多重原因,包括政治腐败、文化汉化带来的武德衰退、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外部势力的冲击等。

三.《隳三都》读后感

阅读《隳三都》后,我深感震撼与沉思。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详细记录蒙金战争历史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深刻反思文明兴衰、国家命运的历史哲学作品。

首先,我被书中描述的战争场景所震撼。蒙古军队的勇猛与金朝军民的顽强抵抗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战争带来的残酷与无情更是令人痛心。书中对金中都、南京等城市被围困时的惨状进行了生动描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及其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

其次,我对金朝衰亡的历史教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金朝的灭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腐败、文化汉化带来的武德衰退、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外部势力的冲击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金朝的覆亡。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最后,我被书中对文明交融的反思所触动。蒙古军队虽然以武力征服了金朝,但最终却被金朝等被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体现了文明交融的复杂性与必然性。同时,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总之,《隳三都》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历史著作。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蒙金战争的历史真相与金朝衰亡的历史教训,更让我们对文明交融、国家命运等深刻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认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