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渴》,尤·奈斯博
一. 《焦渴》经典语录:
1.“人生就是一场从脐带开始到死亡的旅程,最后我们都会和每件事物、和每个人告别。” —— 这句话深刻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必然终结,引人深思。
2.“事情可能出错,而且正在出错,经常都在出错。” —— 尤·奈斯博在书中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生活中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的洞察。
3.“焦虑的醒来,通常发生在他已经连续酗酒三天的情况下。焦虑分为不同的程度,但会持续存在。” —— 这句话揭示了主角哈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人类面对焦虑时的普遍感受。
4.“本能、饥饿、欲望都比理智要更强大。” —— 尤·奈斯博在书中探讨了人性中更为原始和强大的驱动力。
5.“男人会为了性、金钱和权力杀人,而女人会为了嫉妒和恐惧杀人。” —— 这句话揭示了不同性别在犯罪动机上的差异,引人思考人性的复杂多面。
6.“如果你想让后世记得你是个好国王,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你是太平时代的国王,在位期间正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第二,你是引领国家走出危机的国王。” —— 尤·奈斯博借由这句话探讨了领导者的责任与使命。
7.“孤独的醒来,这种醒来的特征是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躺在床上、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活在世上。” —— 这句话细腻地描绘了孤独的感受,引人共鸣。
8.“现场发现的血量远少于死者身上所流失的血,凶手甚至在第二名死者家里打了一杯血果昔。” —— 这句话作为书中的关键情节描述,展现了凶手的残忍与狡猾。
9.“他朝警署大门看了一眼,只见播报员和记者陆续从门内走出,他们不像往常那样喧哗,而是朝格兰斯莱达街的方向沉默而缓慢地走去。” —— 这句话通过场景描写,营造出一种案件解决后的空虚与沉重氛围。
10.“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 虽然这句话并非直接出自《焦渴》,但尤·奈斯博的作品中常蕴含类似的哲理思考,强调人生的不完美与持续追求。
二.《焦渴》讲了什么?
《焦渴》(原作名:Torst)是一部由挪威作家尤·奈斯博创作的犯罪侦探小说。故事围绕两名女性接连在家遇害展开,她们的喉咙遭利器刺穿,流血至死。然而,令人骇异的是,现场发现的血量远少于死者身上所流失的血,凶手甚至在第二名死者家里用受害者的血制作了一杯血果昔。警方调查发现,受害者都是同一交友软件的重度用户,而凶器疑似铁制牙齿,除此之外毫无线索。
警察署长知道这桩凶案只有一个人能侦破,那就是前著名警探哈利·霍勒。但哈利因个人原因已离开警队,并许下永不回归的诺言。然而,凶案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哈利的注意,似乎与他追踪多年的死敌瓦伦丁有关。尽管要违背诺言、赌上一切,哈利还是决心重返警界,追捕那曾经逃脱的凶手。
小说通过哈利的视角,展现了复杂的案件调查过程,以及他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同时,书中还融入了吸血鬼、心理犯罪等现代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三.《焦渴》读后感
《焦渴》作为尤·奈斯博的又一力作,无疑再次展现了他作为北欧犯罪小说大师的卓越才华。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尤·奈斯博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犯罪心理的精准把握。
首先,书中的情节设计紧凑而扣人心弦。从两名女性离奇的死亡现场到哈利·霍勒的决然回归,再到一系列复杂线索的逐步揭开,整个故事充满了悬疑与反转。尤·奈斯博巧妙地将吸血鬼、心理犯罪等现代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
其次,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立体。哈利·霍勒作为主角,他的坚韧、智慧与内心的挣扎都被尤·奈斯博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其他角色如愚蠢虚伪的警察署长、贪婪无恶不作的反派等也都各具特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最后,我认为《焦渴》不仅仅是一部犯罪侦探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正义与救赎的深刻作品。尤·奈斯博通过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读者思考人性的复杂多面以及正义的真正含义。在这个充满罪恶与黑暗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坚守内心的信念与良知?这或许是《焦渴》留给读者最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