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之春》艾玛纽埃尔·勒巴热-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切尔诺贝利之春》,作者: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一. 《切尔诺贝利之春》经典语录:

1.“男人啊,就像一只没有把手的旅行箱。”

2.“这些亮丽颜色的冲击让我忘却了背后那一个个悲惨的故事。让人惊讶的,是生活本身。”

3.“小偷”有条不紊地搬走了屋里所有的东西。时光有条不紊地毁掉了房子的结构。慢慢地,这些枞木屋倒塌了。再过几年,什么都不会留下了。就连砖砌的房子也慢慢塌了,一切都荒废着,一切都有待修葺。

4.“哪里的政府都一样,求的是安抚人心,而非让人知情。就像我们对待孩子一样……”

5.“普里皮亚季让人瞥见了伟大帝国的光彩……那帝国已如死去的恒星般消逝。”

6.“乌克兰和法国一样,和全世界一样,都说没问题,劝人们放心。是害怕面对现实吗不这样想的话,就像是往一口不见底的水井里张望……。望久了,就会眩晕!”

7.“突然,灌木丛中一个物体跳进我的视线。公车站!一个离马路十来米的、树丛中的公车站! 恍如眼前出现了一道闪电!”

8.“我看不到什么灾难,满眼都是炸裂一般炽烈的色彩。唯有测量仪时刻提醒我‘这是污染区,快离开!’”

9.“荒废的普里皮亚季符合我来之前对这次核事故的想象,符合我对广义的灾难的想象。但是这儿隔离区?这些亮丽的颜色随风轻颤,使我完全看不到躲在背后的可怕现实。”

10.“哪里的政府都一样,求的是安抚人心,而非让人知情。就像我们对待孩子一样…… 谁能说出‘你们不会再回来了,连你们的孙子女都回不来了’呢?”。

二.《切尔诺贝利之春》讲了什么?

《切尔诺贝利之春》讲述了1986年4月26日凌晨,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因操作失误发生爆炸,导致大量辐射物质泄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法国漫画家艾玛纽埃尔·勒巴热于2008年的春天,乘坐火车来到此地,深入隔离区,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在这片仍留有深深创伤的土地上两个月的生活。

书中,勒巴热描绘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的荒凉景象,以及当地居民和清理人员的生活状态。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文字,展现了核灾难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同时,勒巴热也反思了人类对科技的依赖与滥用,以及面对灾难时的人性光辉。书中不仅有对灾难现场的描绘,还有对苏联政府应对灾难的批评,以及对核能利用的思考。

此外,勒巴热还通过与其他艺术家的交流和合作,探讨了艺术与灾难的关系,以及艺术家在灾难面前的责任和使命。他试图通过艺术的力量,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严重性,并反思人类对自然和科技的态度。

三.《切尔诺贝利之春》读后感

读完《切尔诺贝利之春》,我深受震撼。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纪实文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科技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勒巴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的荒凉景象,那些被辐射侵蚀的房屋、荒废的道路和枯萎的树木,都让人感受到灾难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当地居民和清理人员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坚韧和勇气。这些人物的故事让我深感人性的伟大和生命的脆弱。

书中还深刻反思了人类对科技的依赖与滥用。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发生,正是因为人类对核能的过度自信和滥用所导致的。勒巴热通过这部作品提醒我们,科技虽然带来了便利和进步,但也可能带来灾难和毁灭。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科技,避免重蹈覆辙。

此外,勒巴热还通过与其他艺术家的交流和合作,探讨了艺术与灾难的关系。他认为艺术家有责任通过艺术的力量传递真相和警示,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严重性,并反思人类对自然和科技的态度。

总之,《切尔诺贝利之春》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作品。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严重性,也让我对人性、科技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作品值得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未来的人去阅读和思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