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式主体》布鲁斯·芬克-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拉康式主体》,作者:布鲁斯·芬克

一. 《拉康式主体》经典语录:

  1. “拉康式主体是一种能指为另一个能指代表的东西,它揭示了主体的本质在于其符号性。”
  2. “主体并非一个固定的、稳定的实体,而是一个不断在能指链中滑动的过程。”
  3. “拉康认为,无意识是语言的,它像语言那样结构,由能指的规则所支配。”
  4. “主体是通过隐喻和换喻的过程而实现的,这一过程涉及到主体对能指的认同和分离。”
  5. “拉康式主体是一种异化的主体,它总是受到大他者(象征秩序)的影响和塑造。”
  6. “主体与其欲望的关系是根本性的,欲望总是他者的欲望,主体总是欲望成为他者的欲望对象。”
  7. “拉康的主体性理论挑战了笛卡尔式主体的确定性,认为主体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
  8. “在拉康看来,主体的存在是一种缺失的存在,它总是试图通过欲望来填补这种缺失。”
  9. “拉康式主体强调主体的双重异化:首先是想象性的异化,其次是象征性的异化。”
  10. “分析家的任务是通过分析话语,帮助分析者将大他者的欲望主体化,从而成为主宰自身命运的主体。”

二.《拉康式主体》讲了什么?

《拉康式主体》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家布鲁斯·芬克所著,该书深入探讨了法国心理学家雅克·拉康的主体性理论。拉康的主体性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在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宣布“主体死亡”的浪潮中逆流而上,重新定义了主体的概念。

在《拉康式主体》中,芬克详细阐述了拉康关于主体的几个核心观点。首先,拉康认为主体并非一个固定的、稳定的实体,而是一个不断在能指链中滑动的过程。主体通过隐喻和换喻的过程实现自我认同,这一过程涉及到主体对能指的认同和分离。其次,拉康强调主体的双重异化:首先是想象性的异化,即婴儿在镜像阶段对自己镜像的误认;其次是象征性的异化,即主体在象征秩序中的定位和认同。拉康的主体性理论还揭示了主体与其欲望的根本性关联,欲望总是他者的欲望,主体总是欲望成为他者的欲望对象。

此外,芬克还探讨了拉康关于无意识、语言和大他者的理论。拉康认为无意识是语言的,它像语言那样结构,由能指的规则所支配。无意识并非生物性的,而是超个人的象征秩序施加在主体之上的效果或影响。大他者则是我们无法与自身的主体性进行同化的绝对相异性,它代表了象征秩序和语言对主体的影响和塑造。

三.《拉康式主体》读后感

阅读布鲁斯·芬克的《拉康式主体》是一次对主体性理论的深度探索,让我对拉康的思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书中,芬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将拉康深奥的概念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解释。我深刻体会到拉康式主体并非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不断在能指链中滑动的过程。这一观点挑战了传统哲学对主体的理解,让我重新审视了主体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此外,拉康关于无意识、语言和大他者的理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拉康认为无意识是语言的,它像语言那样结构,由能指的规则所支配。这一观点揭示了语言在塑造人类思维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拉康强调大他者对主体的影响和塑造,让我意识到我们总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定义自己,这种关系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可能。

通过阅读《拉康式主体》,我深刻体会到拉康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主体的本质和存在方式,也启发了我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入思考。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拉康思想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读物。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