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虚无》让·保罗·萨特-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萨特

一. 《存在与虚无》经典语录:

  1. 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种遭遇,世界如同一片荒原,人按照自己意志作出选择,造就自己的本质。”
  2. 他人即地狱:“他人注视的目光把本真的自我异化为客体,使我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他人因此成为我的地狱。”
  3. 自由的选择:“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自由是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的东西。”
  4. 焦虑:“焦虑是对存在本身的困惑,是对未来可能与不确定性的担忧。”
  5. 自欺:“自欺永远摇摆在真诚和犬儒主义之间。”
  6. 自为的存在:“自为的存在是其所是且不是其所是。”
  7. 拥有、作为和存在:“人的存在是自由,自由就是自由选择,自由选择行动。”
  8. 责任:“人被遗弃在世界里,孤立无援,但还是要自我选择,不要问‘我为什么’,而是要告诉自己‘我该怎么做’。”
  9. 共在:“‘共在’(mitsein)意味着我与他人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存在是相互关联的。”
  10. 存在与虚无:“存在与虚无是密不可分的,人的存在总是在虚无中不断创造和超越。”

二.《存在与虚无》讲了什么?

《存在与虚无》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于1943年发表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是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的奠基之作。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自为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拥有、作为和存在。萨特在这本书中通过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的思考,探讨了人类自由意志、责任感、主体性、他者等诸多哲学问题。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论断,认为人的存在是无意义且孤立的,每个人都必须自主地创造意义和价值。他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行动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本质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的。同时,萨特也深刻剖析了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他人即地狱”的观点,指出他人的目光和评价对我们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书中,萨特还探讨了时间性、超越性、身体、焦虑、自欺等哲学概念,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现象学本体论体系。他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们理解人类生活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三.《存在与虚无》读后感

阅读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是一次深刻而震撼的思想之旅。萨特以他那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论断深深吸引。这一观点颠覆了我对传统哲学中“本质先于存在”的理解,让我意识到人的存在是无意义且孤立的,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生命以意义。这种对自由意志的强调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选择权,也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此外,萨特对人与他人关系的剖析也让我深受启发。他提出的“他人即地狱”的观点让我意识到,他人的目光和评价往往会对我们的存在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应该学会在他人的目光中保持自我,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总的来说,《存在与虚无》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见的哲学著作。它不仅让我对萨特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生活和思考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